教育部近日印发《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》,明确 2026 年考研报名及考试核心安排,同时细化报考资格与流程规范。记者从教育部及教育机构获悉,网上预报名将于 10 月启动,考生需提前完成学历自查与材料准备。
一、核心时间节点敲定,预报名分流高峰
根据《规定》,2026 年考研关键时间节点已明确:
-
招生咨询:9 月 25 日至 28 日,“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” 将开展在线咨询活动,所有招生单位集中解答考生疑问;
-
网上预报名:10 月 10 日至 13 日,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,预报名信息长期有效,无需重复填报;
-
正式报名:10 月 16 日至 27 日,每日 9:00 至 22:00 开放系统,所有考生需完成信息填报;
-
网上确认:报名结束后由各省级招考机构组织,未按时确认者报名无效;
-
初试时间:2025 年 12 月 20 日至 21 日举行全国统一考试。
教育部特别提醒,逾期不再补办报名及确认手续,考生需合理规划时间。
二、报考资格分级明确,特殊专业设附加门槛
(一)通用资质需达标
所有考生须满足四项基础条件: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、身体健康符合体检标准、具备国家承认学历,且报名信息需真实准确,虚假填报将记入诚信档案。
(二)分学历门槛细化
-
应届本科生:需在 2026 年入学前取得毕业证,留学归国生需提供学历认证书,大三学生暂不具备报考资格;
-
往届本科生:凭学信网可验证的毕业证直接报考,无毕业年限限制;
-
同等学力考生:高职高专毕业生需满 2 年(截至 2026 年 9 月),本科结业生需符合招生单位额外要求,如发表论文、补修课程等;
-
已获硕博学位者:可直接报考,但在读研究生需提前征得培养单位同意。
(三)特殊专业限制严格
-
管理类专硕:工商管理、公共管理等专业要求本科毕业满 3 年、专科满 5 年,部分院校核查社保记录;
-
法律类专硕:法学背景考生仅限报考法律(法学),非法学背景考生仅能报考法律(非法学);
-
医学类专业:临床医学等严禁跨考,部分院校需提交规培证明或临床经验材料。
三、报名避坑指南:三步骤确保资格合规
教育部及环球网校等机构联合提醒,考生报名前需完成三项自查:
-
学历核验:通过学信网验证学历真伪,国(境)外学历提前办理认证;
-
院校细则查阅:部分高校对同等学力、跨考生有特殊要求,需仔细研读目标院校招生简章;
-
年限计算:高职高专考生以 “毕业时间至 2026 年 9 月” 为节点核算年限是否达标。
据悉,资格审核将贯穿报名、复试、入学全流程,未达标者将取消录取资格。考生可通过研招网咨询通道或报考资格查询工具辅助确认。
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各地将优化考生服务,合理安排通知时间并畅通信访渠道,切实维护考生权益。